Alexa

旅居日、韓、新的搬家經驗 激發她返台成立二手交易平台 面交厝邊好物

旅居日、韓、新的搬家經驗 激發她返台成立二手交易平台 面交厝邊好物
撰文: 儀璇     分類:E永續環境     圖檔來源:厝邊團隊 日期:2025-04-24

每當家中有不需要使用的物品時,許多人選擇將它們放上二手交易平台進行販售,但有時因買賣方距離較遠,無法面對面確認商品完整性,或擔心在社群平台遇到詐騙,讓部分民眾對二手交易卻步。

厝邊APP正是針對這一需求而誕生,強調區域性、C2C(Customer to customer),致力於提供一個便捷的二手交流平台,讓物品能夠找到新的主人。

 

國外搬遷經驗 催生厝邊 APP

 

厝邊APP創辦人楊菁菁的創業靈感源於自己國外生活經歷。曾經長期旅居日本、韓國和新加坡的她,每當面對搬遷時,總要處理大量物品。她提到,「搬家時,很多東西因為電壓不同或其他原因無法帶走,這讓我感到非常浪費,於是開始尋找能夠讓這些物品找到新主人的方法。」

 

在新加坡、日本時,楊菁菁利用二手平台販售,成功將不需要的物品轉手給有需要的人。特別是韓國有個線上二手交易平台「紅蘿蔔市場」(Karrot Market),可以較低價格購買需要商品,同時也能將不需要物品販售,實現資源有效利用。不過,平台限制六公里內的交易範圍、面交機制,避免詐騙,也能當面確認商品狀況,大幅提升安全性。

 

這樣的經驗讓楊菁菁意識到,台灣在二手交易方面似乎缺乏一個專門平台。因此回台灣後,在韓國朋友建議下,她決定創立厝邊 APP。

 

 

大學好友加入 共同面對挑戰

 

楊菁菁先是找到大學好友翁嘉黛加入團隊。翁嘉黛原本在公益組織工作了15年,因疫情影響,開始考慮職業轉變。當她聽到楊菁菁的創業構想時,最初只是想幫忙,卻意外地一路走到了今天。

 

「在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對這個理念非常認同,也很有興趣。我就是一個很念舊的人,捨不得把東西丟掉,希望這些物品能延續下去。」

 

對於厝邊APP的經營,兩人坦言,資源不足是他們最大的挑戰。楊菁菁提到,「目前我們只有兩名全職成員,還有一些兼職夥伴,這樣的人力配置讓我們在推廣與功能開發上都面臨困難,每新增一項功能,就是一筆費用和開發時間。」

 

在宣傳上也因人手不足,較難到市集長期擺攤曝光,所以他們將厝邊APP內容寫在面紙外包裝,上下學尖峰時期在學校附近發送。「常常有人好奇來了解我們的APP,也獲得很多鼓勵與溫暖。」楊菁菁表示。

 

不過,創業之初,厝邊APP有不少bug,時常聽到使用者負面反饋,翁嘉黛說,「我就是不停道歉,但大部分人都是很理性、很Nice!」

 

 

面對面交易 牽起一段緣

 

厝邊APP主打區域型、C2C的面對面交易,免手續費,這一點在於減少詐騙的風險和提升社區的連結。楊菁菁分享自己的面交經驗,她曾免費送出一組浴室防水黏膠,對方卻不好意思免費拿取,堅持要回送一張漢堡券,讓她感受到這種交易的溫暖與互動。

 

翁嘉黛也提到,面交過程總是會有一種神秘感,「你永遠不知道誰來和你面交,不知道是男生、女生,這種感覺有點像網友見面,讓整個過程變得有趣又新鮮。」

 

「我們希望透過面交方式,讓使用者能在交易中建立信任,並感受社區的溫暖。」這樣的交易不僅是物品的交換,更是情感的連結。

 

商業模式摸索 未來願景想像

 

對於厝邊APP未來,楊菁菁與翁佳黛都有著美好期待。特別是建立起完整商業模式,讓APP可以永續經營下去,至於她們有哪些想法…更多內容歡迎收聽《自綠生活Action Go!》https://reurl.cc/M36mRm